Search

直接分享太針對了,因為我本意也不是要開戰還是什麼的

但我想說的是,縱使社會事件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直接分享太針對了,因為我本意也不是要開戰還是什麼的

但我想說的是,縱使社會事件有其公共性,報導可以延伸的想像也是很多

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,一本或一篇報導之所以會成立,是在於記者經年累月的調查以及最最重要的,他整理這些資料並提出自己的觀點。

觀點永遠是最珍貴的,像同一個事件,可以寫出《日月明功事情始末》,也可以寫出如胡慕情以《血是怎麼冷卻的》深入去談當中愛的缺乏。

雖然議題確實是公共的,但你可以說胡慕情這篇產出的內容也是公共的,然後隨意的拿去挪用嗎?

我知道或許現行法規確實管不到什麼,但這樣的挪移像是一種公共性的無限上綱,再往下去是不是我也可以說每一部電影播映之後都是公共的,那我可以恣意地去改編,去諧仿。

如果不行,為什麼報導就可以,私以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雙標。

所以我是覺得啦,如果真的在意議題什麼的,那就盡量去完善這件事,試著以電影中想要對於那些「無聲」人士的關懷心情,同樣去對待這些曾經為了這個議題努力過的人們。ˊ而不是以一種大製作電影的傲慢、夾帶著人氣與鄉愿,去呼喊什麼議題的公共性。
講句不客氣的話,最不公共的就是這種言論了。

當然《無聲》實際是如何,我不清楚,也不方便評論。

但我只是覺得,何必為此再寫一篇似是而非,雙面討好,假裝安撫大家,但其實看不懂要說什麼的文章呢?

如果真是這樣,那這世界又有什麼改變的可能呢?

我以為這世界不需要更多虛情假意的觀釁,而是需要強而有力的主張與觀點。

若說尊重,個體性是,著作權也是。

那些報導之所以珍貴,奠基於此,電影若有機會改變世界,也在於此。

如有冒犯,還請見諒。

補充:就劇本產製而言,參考再多真實事件的細節與資料其實幫助也是有限,去觀照每個意見雖然短期內可能會讓劇本開發出現一些難題,但同時也會讓最後的結論更有說服力。

延伸閱讀:《當事人該為「真實事件」改編電影背書?談《無聲》的原型爭議》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既視感 平安喜樂,感恩惜福 電影雜文,生活廢文
View all posts